使用 SBI 給予回饋
在工作中,無論是與同事、上司還是下屬之間,給予 feedback 都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
但在給予 feedback 時,許多人會感到困難,可能因為不確定該如何表達,或是擔心會引起對方的防禦心理
為了有效地傳遞信息並達到預期的效果,我們需要一個既清晰又具體的方法來進行 feedback
SBI (情境、行為、影響) 框架就是這樣一個工具
它不僅能幫助我們給予改善建議,還能用來肯定他人的正面行為,從而促進更好的團隊合作和個人成長
SBI 的三個要素
1. 情境 (Situation)
描述發生事件的具體情境。提供背景信息,以便接收者能夠理解 feedback 的情境和時間點
範例:
- 「在昨天的團隊會議上…」
- 「在上週五的客戶 Demo 中…」
2. 行為 (Behavior)
描述具體的行為或動作,而不是對個人的看法或意見。這樣可以確保 feedback 是基於事實,而不是主觀評價
範例:
- 「你打斷了幾次其他團隊成員的發言…」
- 「你展示了非常清晰的數據分析…」
3. 影響 (Impact)
描述該行為所產生的影響。這可以包括對團隊、項目或個人的影響,幫助被 feedback 者理解其行為的後果
範例:
- 「這使得會議的進程變得混亂,讓其他人難以跟進…」
- 「這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了市場趨勢…」
使用 SBI 的好處
SBI 框架強調具體的事實和行為,減少了模糊或過度主觀的 feedback
讓我們來看看有使用和沒有使用 SBI 框架的情境差異:
範例 1
未使用 SBI:
「你的程式碼很難懂,總是出現問題。」
使用 SBI:
「在上週的 code review 中,我注意到你的程式碼在命名上缺乏一致性,這讓我們的團隊在進行維護時遇到了一些困難。如果可以統一命名規則,會使程式碼更易讀、更易維護。」
- S (Situation) - 情境:
- 「在上週的 code review 中」
- B (Behavior) - 行為:
- 「我注意到你的程式碼在命名上缺乏一致性」
- I (Impact) - 影響:
- 「這讓我們的團隊在進行維護時遇到了一些困難。如果可以統一命名規則,會使程式碼更易讀、更易維護。」
範例 2
未使用 SBI:
「你在會議中總是沒有準備,這樣不行。」
使用 SBI:
「在今天的設計討論會上,當我們討論 API 設計時,你沒有提前準備文檔,這讓我們的討論效率降低,因為大家不清楚細節。若能提前準備相關文檔,會有助於更高效地進行設計討論。」
- S (Situation) - 情境:
- 「在今天的設計討論會上,當我們討論 API 設計時」
- B (Behavior) - 行為:
- 「你沒有提前準備文檔」
- I (Impact) - 影響:
- 「這讓我們的討論效率降低,因為大家不清楚細節。若能提前準備相關文檔,會有助於更高效地進行設計討論。」
1. 具體而清晰
未使用 SBI 框架時,feedback 容易變得模糊和不具體,讓人感到困惑或無法理解該如何改進。相反,使用 SBI 能幫助我們具體描述情境和行為,使接收者更容易理解並接受 feedback。
2. 鼓勵建設性 feedback
未使用 SBI 的 feedback 可能會讓人感到被批評,甚至產生防禦心理,無法接受建議。而使用 SBI 框架則能讓 feedback 更加建設性,減少負面情緒,並促進積極的改善。
3. 增強自我認識
未使用 SBI 框架的 feedback 往往偏重於批評,難以幫助人真正理解其行為的影響。而使用 SBI 框架可以清楚地指出行為與影響的關聯,讓人更好地理解其行為的後果,從而促進自我成長和改進。
肯定圈與 SBI 做結合
SBI 除了平常給 feedback 可以使用,我們還嘗試過肯定圈結合 SBI 的方式
肯定圈是一種團隊活動,參與者圍成一圈,依次分享他們對他人工作的感謝和肯定
例如:「在最近的開發中,Cindy 你一直保持程式碼風格的一致性。這大大減少了我們在 code review 中的溝通成本,使我們的開發進度更加順利。這點真的很值得學習!」
這種活動不僅能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與凝聚力,還能創造一個更積極、支持性的工作環境。當團隊成員感到被肯定和重視時,他們的工作動力和團隊參與度往往會顯著提升
結語
溝通的目的在於建立對話,而非製造衝突,在於促進對方的成長,而非挑剔對方的不足
在未使用 SBI 時,容易因爲情緒而講話難聽,使用 SBI 溝通法則能以中立、客觀的方式給予回饋,既能有效傳達想法,又能保持彼此之間的和諧關係